企業所得稅稅率怎么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是什么意思)
企業所得稅應納稅額的計算一般有兩種方法,一種是直接計算法,另一種是間接計算法。企業不能設立賬簿,不能準確提供納稅信息的,可以申請征收。
一、應納稅所得額。應納稅所得額是企業所得稅的計稅依據,是企業每個納稅年度的總收入,減去前一年度的非稅收收入、免稅收入、扣除和允許彌補的損失。計算公式為:應納稅所得額=收入總額-不征稅收入-免稅收入-各項扣除-前一年允許彌補的損失。
企業應納稅所得額按照權責發生制的原則計算,屬于當期的收入和費用,不論款項是否收付,均作為當期的收入和費用;而不屬于當期的收入和費用,即使款項已經在當期收付,均不作為當期的收入和費用。
二、企業所得稅稅率。企業所得稅實行比例稅率。
基本稅率為25%。適用于在中國境內設有機構、場所、收入與機構、場所有關的居民企業和非居民企業。
低稅率為20%。
三、計算企業所得稅應納稅所得額。
1.直接計算法。在直接計算法下,企業每個納稅年度的總收入減去不納稅收入、免稅收入、扣除和可彌補前一年度損失后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
2、間接計算法。在間接計算法下,應納稅所得額是在會計利潤總額的基礎上增減稅法調整的項目金額。
計算公式為:應納稅所得額=會計利潤總額 (-)稅收調整項目金額。
根據稅法規定,稅收調整項目的主要金額包括兩個方面:一是稅收規定范圍與會計規定不一致的,調整金額;二是稅法規定的扣除標準與會計規定不一致的,應當調整金額。即兩者之間的稅收差異。
四、舉例說明企業所得稅應納稅額的計算方法:
2019年某企業實際經營業務如下:
1.企業年銷售收入5600萬元,結轉產品銷售成本4000萬元;
2.其他業務收入800萬元,其他業務成本694萬元;
3.企業購買國債的利息收入為40萬元;
四、繳納非增值稅銷售稅及附加300萬元;
管理費760萬元,其中新技術研發費60萬元,業務招待費70萬元,財務費200萬元;
6.營業外收入100萬元,營業外支出250萬元。
企業應繳納的企業所得稅為:
(1)利潤總額=5600-4000 800-694 40-300-760-200 100-250=336萬元
(二)國債利息收入免征企業所得稅,應當減少40萬元。
(三)技術開發費調減所得額=60萬元*75%=45萬元。
(4)招待費按60%計算=70*60%=42萬元,營業收入0.5%計算=(5600 800)*0.5%=32萬元,稅前扣除限額為32萬元(實行低原則),實際增加應納稅所得額=70-32=38萬元。
(5)應納稅所得額=336-40-45 38=289萬元
(6)2019年企業應繳納企業所得稅=289萬元*25%=72.25萬元。
總之,計算企業所得稅應納稅額主要有兩種方法,即直接計算法和間接計算法,間接計算法,用于調整稅收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