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后的工資收入還要交稅嗎(退休工資也要交所得稅嗎?)
退休人員退休后的工資收入如何納稅?2015年提前退休后,一直被原單位退休到2020年底。退休后感覺和原來的工作沒什么區別。我的職位還是原來的職位,部門還是那個部門。區別在于每年需要和原單位簽訂勞動協議,工資還是一樣的。而且因為我拿到的工資不再扣五險一金,比原來多1000多元。至于扣稅方式,因為公司的人力資源和財務部門一直按規定處理,所以我拿到了稅后工資。
作為一名退休人員,因為他得到了兩份工資。也就是說,一個是他們自己的養老金,養老金部分是根據個人所得稅法的規定,這不需要納稅。另一部分是勞動收入或工資收入,需要申報個人所得稅。我們現在實施的個人所得稅法始于2011年9月1日,但2018年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修訂了個人所得稅法,起征點從3000元提高到5000元,并于2019年1月1日正式實施。國家稅務總局于2018年12月20日發布公告,明確了新個人所得稅法征收管理措施的全面實施,確保新舊稅制的順利過渡。
根據《個人所得稅法》的規定,大約有九項收入內容需要繳納個人所得稅。一是工資、工資收入;二是勞動報酬收入;三是報酬收入;四是特許權使用費收入;五是經營收入;六是利息、股息、股息收入;七是財產租賃收入;八是財產轉讓收入;九是意外收入。在這九項收入中,退休人員,一般公司的處理方法是作為工資、工資收入,當然按照勞動報酬處理。
我記得從2018年底開始,為了確保新的個人所得稅法于2019年1月1日實施,個人所得稅按照新的個人所得稅法繳納,公司人力資源部開始宣傳培訓個人所得稅,我們開始下載并填寫個人所得稅app,公司人力資源部門應當統一組織填寫,并收集人力資源部門專人進行審計管理。居民個人綜合收入為應納稅所得額;非居民個人工資、工資收入為應納稅所得額,月收入減去5000后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勞動報酬、報酬、特許權使用費。
退休人員返還用人單位后,月工資收入不超過5000元的,不需要繳納個人所得稅稅。但是,如果月工資收入超過5000元,但扣除專項附加后仍低于5000元,則無需繳納個人所得稅。專項扣除包括居民個人按照國家規定的范圍和標準繳納的基本養老保險、基本醫療保險、失業保險等社會保險費和住房公積金;專項附加扣除,包括兒童教育、繼續教育、嚴重疾病醫療、住房貸款利息或住房租金、養老費用等。
作為退休人員,一般不存在專項扣除,因為退休后,用人單位不再為您支付五項社會保險和一筆住房基金;但是,特殊的額外扣除是完全可能的。例如,如果你在工作場所租房,你可以每月扣除1000元。當然,如果你享受租金,你將不再享受抵押貸款的扣除。老年人的贍養費,因為我的老母親還活著,我贍養老母親的費用可以扣除1000元。如果當年發生嚴重疾病,醫療費用也可以扣除一定的費用。這樣,如果專項額外扣除較多,年薪10萬的退休人員不能扣除太多個人所得稅。
如今,許多退休人員,特別是那些收入相對較高的人,實際上可以通過勞動協議約定,可以約定為稅前收入,如果屬于稅前收入,將按照規定扣除個人所得稅;如果約定為稅后收入,用人單位發給自己的工資,實際上通過用人單位繳納個人所得稅,月收入實際上是稅后收入,不需要單獨申報個人所得稅。當然,需要高度重視的是,勞動協議必須有明確的協議,特別是對稅后收入的協議,因為個人所得稅部分不是不支付的,只是不是由個人支付的,而是由雇主支付的。
綜上所述,退休人員被單位重新聘用后,個人所得稅一般按工資收入計算。除個人收入范圍內的養老金外,除養老金外的收入包括退休重新聘用的工資收入、勞務收入等,只要每月不超過5000元或全年不超過6萬元,就不需要繳納個人所得稅。每月5000元以上或全年6萬元以上的部分,扣除特殊附加后不能達到起征點的,不繳納個人所得稅;個人所得稅只能按相應稅率繳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