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體經營納稅的標準(個體戶稅收標準)
俗話說工作只有不同的分工,沒有高低之分。我們尊重每一個職業從業者。
今天我們來分析一下,如果個體戶和公務員的年收入是13萬,他們每年繳納的個人所得稅是否相同,如果不同,差別是多少?
首先,我們需要知道他們的個人所得稅們的個人所得稅
個體經營者繳納的個人所得稅適用于營業收入的5級累進稅率,而公務員的收入適用于7級累進稅率。
個人所得稅的應納稅所得額一般在年收入的基礎上扣除三個扣除項目,包括定額扣除、專項扣除和專項附加扣除
1.每年扣除定額6萬元
2.專項扣除,包含社保個人繳費,公積金個人繳費,職業年金個人繳費
3.專項附加扣除包括每年贍養父母的專項附加扣除2.4每年撫養孩子一萬元1.2每年住房貸款1萬元1.2萬元
如果只扣除定額,他們的應納稅所得額=130000-60000=70000元
個體戶應納稅額=70000*10%-1500=5500元
公務員應納稅額=70000*10%-2520=4480元
但是,公務員有五險一金和職業年金,這是一個特殊的扣除項目。我們還設立了自己的個體經營者參加社會保障。此外,個體經營者和公務員的家庭狀況相同,專項附加扣除也相同。
公務員五險一金個人繳費為年收入的23%,職業年金為4%,共計27%。個體經營者需要作為靈活就業人員參加社會保障。一般來說,他們只繳納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社會規劃和個人賬戶的繳費由他們自己承擔,繳費比例為25%。假設年收入也是繳費基數。
公務員的定額扣除為130000*27%=35100元扣除個體戶定額130000*25%=32500元
因此,個體戶應納稅所得額=130000-60000-32500-48000<0,個人所得稅免征
公務員應納稅所得額=130000-60000-35100-48000<0,個人所得稅免征
稅后收入,個體戶稅后收入=130000-32500=97500公務員稅后收入元=130000-35100=94900元
從表面上看,公務員稅后收入較少,但公積金、職業年金等養老福利,個體經營者較差,這是未來養老金的固定儲蓄,
今天,如果稅前年收入是20萬,情況如何?我們將繼續分析未來的文章。